Artwork

İçerik 苗师傅 tarafından sağlanmıştır. Bölümler, grafikler ve podcast açıklamaları dahil tüm podcast içeriği doğrudan 苗师傅 veya podcast platform ortağı tarafından yüklenir ve sağlanır. Birinin telif hakkıyla korunan çalışmanızı izniniz olmadan kullandığını düşünüyorsanız burada https://tr.player.fm/legal özetlenen süreci takip edebilirsiniz.
Player FM - Podcast Uygulaması
Player FM uygulamasıyla çevrimdışı Player FM !

聊聊原子弹:从奥本海默到爱因斯坦丨Vol.30

1:13:07
 
Paylaş
 

Manage episode 386462562 series 3532056
İçerik 苗师傅 tarafından sağlanmıştır. Bölümler, grafikler ve podcast açıklamaları dahil tüm podcast içeriği doğrudan 苗师傅 veya podcast platform ortağı tarafından yüklenir ve sağlanır. Birinin telif hakkıyla korunan çalışmanızı izniniz olmadan kullandığını düşünüyorsanız burada https://tr.player.fm/legal özetlenen süreci takip edebilirsiniz.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

方在庆,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院研究员

本期《天真与经验》延续“硬核”路线,邀请到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研究员方在庆老师做客录音间。方老师是《上帝难以捉摸: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平》的译者,翻译过《爱因斯坦晚年文集》,对物理史有着多年研究,还是这段时间大热的电影《奥本海默》同名书《奥本海默传》的审校,因此,苗师傅与方老师的聊天,自然而然地就从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这两位物理学家开始了。

[美]亚伯拉罕·派斯:《上帝难以捉摸: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平》,商务印书馆,2017年出版,方在庆/李勇(译)

时间轴:

00:02:57 爱因斯坦的E=MC²,与原子弹到底有什么关系?

00:12:17 从化学转到量子力学,聊聊奥本海默的欧洲学习之旅

00:18:53 大家为什么对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这么着迷?

00:23:51 量子力学是“男性学科”?物理学有“年龄歧视”?

00:27:14 奥本海默没拿诺贝尔奖,还算是一流物理学家吗

00:32:44 “裂变”和“聚变”是什么?为何氢弹更强大?

00:41:23 原子弹爆炸后,美苏核武器竞争不可避免的原因

00:43:43 怎么看待科学家与政治的关系?

00:54:28 为什么让科学家停止研究制造原子弹不太可能?

01:01:09 身处和平年代,我们如何看待核武器、核战争?

01:06:57 历史比电影复杂得多:书单推荐!

物理学教授怎么解读《奥本海默》电影中看似复杂的原子弹制作过程?我们怎么理解“核聚变”和“裂变”?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有什么区别?“无国界科学家”是不是理想主义?怎么看待科学和政治的关系?……

两个人从《奥本海默》电影聊起,但却并不限此,更像是一次有关奥本海默那个时代的物理史的复盘。苗师傅在节目最后分享了爱因斯坦的一段话,也分享给大家:

“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之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希望了解这种客观事件,把对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其感情生活的支点,以便由此找到在个人经验的狭小漩涡里所不能找到的安定与宁静”。

节目中提到的相关内容:

利奥·西拉德(1898年2月11日—1964年5月30日)美籍匈牙利核物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曼哈顿计划”参与科学家。

宇称不守恒定律: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宇称不守恒”简单概括为物理定律在经过镜面反射对称处理之后依然保持不变

沃尔夫冈·泡利(1900年4月25日-1958年12月15日)美籍奥地利科学家、物理学家,“不相容原理” (第四量子数概念) 的提出者、“中微子”的预言者,是量子场论的奠基人之一

尼尔斯·玻尔(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麦理论物理学家、皇家科学院院士,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量子力学研究开拓者之一

奥本海默-弗尔科夫极限

1939年,奥本海默与他的研究生斯奈德(Hartland Snyder)在物理学评论(Physical review)上发表文章,描述了一个恒星可能会坍缩演化为一个十分致密的物体甚至光也无法摆脱它的引力束缚。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直到1960年代,当天文学家开始认真地考虑这种极端的物体是可能存在的。普林斯顿大学的惠勒(John Wheeler)教授给这种物体命名为黑洞,现在这一概念已经成为天体物理中的标准元素。

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1911年7月9日-2008年4月13日)美国物理学家,“粒子相互作用的散射矩阵”概念提出者,“曼哈顿计划”参与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量子理论、相对论研究。

编辑/天健、杨淼(实习)、符馨(实习)

音频剪辑/译丹

《天真与经验》是作家苗炜×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播客。以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思考,对话来自不同领域,拥有不同知识经验的实践者,找寻抚慰时代困境的方法论。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zhongdu@lifeweek.com.cn

  continue reading

72 bölüm

Artwork
iconPaylaş
 
Manage episode 386462562 series 3532056
İçerik 苗师傅 tarafından sağlanmıştır. Bölümler, grafikler ve podcast açıklamaları dahil tüm podcast içeriği doğrudan 苗师傅 veya podcast platform ortağı tarafından yüklenir ve sağlanır. Birinin telif hakkıyla korunan çalışmanızı izniniz olmadan kullandığını düşünüyorsanız burada https://tr.player.fm/legal özetlenen süreci takip edebilirsiniz.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

方在庆,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院研究员

本期《天真与经验》延续“硬核”路线,邀请到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研究员方在庆老师做客录音间。方老师是《上帝难以捉摸: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平》的译者,翻译过《爱因斯坦晚年文集》,对物理史有着多年研究,还是这段时间大热的电影《奥本海默》同名书《奥本海默传》的审校,因此,苗师傅与方老师的聊天,自然而然地就从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这两位物理学家开始了。

[美]亚伯拉罕·派斯:《上帝难以捉摸: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平》,商务印书馆,2017年出版,方在庆/李勇(译)

时间轴:

00:02:57 爱因斯坦的E=MC²,与原子弹到底有什么关系?

00:12:17 从化学转到量子力学,聊聊奥本海默的欧洲学习之旅

00:18:53 大家为什么对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这么着迷?

00:23:51 量子力学是“男性学科”?物理学有“年龄歧视”?

00:27:14 奥本海默没拿诺贝尔奖,还算是一流物理学家吗

00:32:44 “裂变”和“聚变”是什么?为何氢弹更强大?

00:41:23 原子弹爆炸后,美苏核武器竞争不可避免的原因

00:43:43 怎么看待科学家与政治的关系?

00:54:28 为什么让科学家停止研究制造原子弹不太可能?

01:01:09 身处和平年代,我们如何看待核武器、核战争?

01:06:57 历史比电影复杂得多:书单推荐!

物理学教授怎么解读《奥本海默》电影中看似复杂的原子弹制作过程?我们怎么理解“核聚变”和“裂变”?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有什么区别?“无国界科学家”是不是理想主义?怎么看待科学和政治的关系?……

两个人从《奥本海默》电影聊起,但却并不限此,更像是一次有关奥本海默那个时代的物理史的复盘。苗师傅在节目最后分享了爱因斯坦的一段话,也分享给大家:

“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之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希望了解这种客观事件,把对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其感情生活的支点,以便由此找到在个人经验的狭小漩涡里所不能找到的安定与宁静”。

节目中提到的相关内容:

利奥·西拉德(1898年2月11日—1964年5月30日)美籍匈牙利核物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曼哈顿计划”参与科学家。

宇称不守恒定律: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宇称不守恒”简单概括为物理定律在经过镜面反射对称处理之后依然保持不变

沃尔夫冈·泡利(1900年4月25日-1958年12月15日)美籍奥地利科学家、物理学家,“不相容原理” (第四量子数概念) 的提出者、“中微子”的预言者,是量子场论的奠基人之一

尼尔斯·玻尔(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麦理论物理学家、皇家科学院院士,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量子力学研究开拓者之一

奥本海默-弗尔科夫极限

1939年,奥本海默与他的研究生斯奈德(Hartland Snyder)在物理学评论(Physical review)上发表文章,描述了一个恒星可能会坍缩演化为一个十分致密的物体甚至光也无法摆脱它的引力束缚。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直到1960年代,当天文学家开始认真地考虑这种极端的物体是可能存在的。普林斯顿大学的惠勒(John Wheeler)教授给这种物体命名为黑洞,现在这一概念已经成为天体物理中的标准元素。

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1911年7月9日-2008年4月13日)美国物理学家,“粒子相互作用的散射矩阵”概念提出者,“曼哈顿计划”参与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量子理论、相对论研究。

编辑/天健、杨淼(实习)、符馨(实习)

音频剪辑/译丹

《天真与经验》是作家苗炜×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播客。以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思考,对话来自不同领域,拥有不同知识经验的实践者,找寻抚慰时代困境的方法论。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zhongdu@lifeweek.com.cn

  continue reading

72 bölüm

Tüm bölümler

×
 
Loading …

Player FM'e Hoş Geldiniz!

Player FM şu anda sizin için internetteki yüksek kalitedeki podcast'leri arıyor. En iyi podcast uygulaması ve Android, iPhone ve internet üzerinde çalışıyor. Aboneliklerinizi cihazlar arasında eş zamanlamak için üye olun.

 

Hızlı referans rehberi

Keşfederken bu şovu dinleyin
Çal